Tips:
根據日前生態環境部公開的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(修訂稿)》(征求意見稿)對多種危險廢物的豁免管理、名詞定義、協同處置作出了相應調整。業界指出,隨著新一輪政策利好的到來,危廢處置市場或將喜提“金秋行情”。
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了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(修訂稿)》(征求意見稿)。本次修訂內容包括:正文由9條修改為7條。其中新增7種危險廢物、刪減7種危險廢物、合并減少8種危險廢物。在運輸工具滿足“三防”(防雨、防滲漏、防遺撒)的要求下,不需辦理危險廢物運輸資質。 《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》中新增13種危險廢物。本次修訂新增無機廢酸(HW34)、廢堿(HW35),在部分特定利用過程,如作為污水廠中和劑使用可進行豁免管理。對危害性較小的危廢鼓勵進入協同處置,能有效運用協同處置能力,減少危廢處理廠負荷。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,這也將令危廢處理行業的發展更加科學、準確。 圖中資料源于生態環境部發布的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(修訂稿)》(征求意見稿) 從危廢識別和認定、危廢處理技術規范、危廢處理企業規范化管理以及資質認證等領域,相對應的政策加碼的同時,也將極大助力危廢處理市場迎來更大發展機遇。2016年修訂的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》中將危廢由原來的49類362種調整為46大類479種,包括工業危險廢物、醫療廢物和其他危險廢物等。 根據不同口徑統計的數據都顯示,我國危廢處理實際經營規模與危廢產量存在較大差距。在環保督察“回頭看”態勢不變,“清廢2018”等行動直接針對固廢,加上《“十三五”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》的執行,危廢產量在過去兩年里的增速保守預計將接近28.69%。按照每年超1億噸危廢實際產生量,理論上危廢處置資質有近2859萬噸的缺口。 分地區而言,江蘇、山東和四川危廢處置缺口相對較大。其中,2017年僅江蘇常州市的危廢處置缺口就超過了12.58萬噸。另據公開資料,2018年珠三角地區危廢處理能力為10000噸/年的企業占比高達58.69%,處理能力為10000—20000噸/年的企業占比接近18.74%,而處理能力在20000噸/年以上的企業占比僅達到23%。而在危廢處理供給跟不上需求的情況下,卻出現了倒賣危廢的黑產業鏈,甚至涉及到偷運“洋垃圾”。 巨大的市場缺口也開始催生出新興的處置技術與企業,推動著整體行業開始加速發展。據不完全統計,2018年危廢行業并購數量超過數十起,偏向于行業擴張和產業整合。相較于環保行業平均9.58%的盈利率,危廢行業盈利率高達41%-48%。據國內機構預測,按照2500元/噸的處置價格計算,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。 查閱《環境狀況公告》、《國家統計年鑒》及統計綜合數據發現,目前我國危廢處理行業施行資質管理制度,目前總計2098多家企業獲得資質。從許可證來看,僅有不到1%的企業能夠處理25種以上的危廢,而接近90%的企業處理危廢類型少于5種。可處理危廢種類在10種以下的企業數占比為62.3%。除了以滿足危廢處置市場“量”的核心需求之外,如今更多的市場主體開始發揮作用,朝著提升危廢處置“質”方向開始發力。 市場優勝劣汰的“洗牌”加速,加之監管力度不斷加強,危廢處理企業如何升級突圍成為行業焦點。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從建設到竣工需要兩到三年,但實際從環評到真正投入運營經歷將近五年。作為重資產項目,一個項目一般需要3-4億元。面對行業進入門檻高且對收運、儲存及運營管理水平要求極高的情況下,有技術和資金優勢的龍頭企業將逐步通過并購進一步成長。 來源:環保在線